单周暴跌13%,数字货币不作死就不会死!
记得就在去年这个时间,有朋友跟我打赌,说一年之后比特币必然大涨。
结果,他猜对了开头,却没有猜对结尾。
跳水不存在的,直接跳崖
这一年中,比特币确实大涨,从8000美元涨到近20000美元,可之后就高台跳水。整个2018年比特币都是跌跌不休,进入8月份大家都认为应该筑底了,但是谁成想3个月后比特币又突然暴跌。
就在刚刚过去的这一周,比特币单周下跌13%,特别是在11月14日这天,一下子就跌掉了10%以上。比特币目前的价格在5500美元附近,向下的压力依然巨大。比特币从高点跌下来,已经跌掉70%,炒币圈都被大熊市笼罩。
但这个时候,还有分析师出来吓人,他们表示这只是刚刚开始。分析师们预计,比特币价格甚至有可能跌至1500美元,这意味着还有超过70%的下行空间。当然,分析师的预测通常都是不靠谱的。
而从基本面来看,比特币似乎也并不乐观。大家把这次比特币的跳水,归因于比特大陆CEO吴忌寒与澳洲中本聪的对决。
大佬之间的恩怨情仇
比特币现金也就是BCH产生了硬分叉,简单来说就是没有升级的节点拒绝升级。于是产生了两条链,大家都认为自己是正确的,所以就各自发展。参与比特币现金硬分叉交战的双方,均握有丰厚的资源。
这些资源包括矿机以及包括比特币、比特币现金在内的大批存量数字货币。其冲突被认为是触发了市场的恐慌心理,这种硬分叉令供给大增,而货币有限,价格自然就下跌了。
说白了,就是资金不足以支撑现在的比特币价格。其实,比特币现金本身就是从分叉中得来的,但是上一次分叉却刺激了比特币行情。它诞生后迅速成为主流的数字货币,随后价格一路上涨。
当时有评论人士说,比特币现金之所以能成功就是因为吴忌寒和澳洲中本聪在背后通过资源推动,是他们两个共同努力得到的结果。但是现在,二人分道扬镳,起了内讧。
澳洲中本聪认为,比特币已经完美,只需要按照原路径发展就可以了。而吴忌寒则认为,比特币现金应该按照基础设施的路径发展,让更多应用场景可以基于BCH而实现。他们产生了严重的分歧,也就出现了硬分叉,这严重影响市场信心。
要不要跟风炒作?
搬个板凳切个瓜,笑看神仙打架,本文观点是强烈支持任何的科技创新,也认为数字货币很有未来。但是,这确实超出了大部分人的能力圈,大家都搞不懂这里面的许多技术概念。
所以,要投资还需谨慎,记住一点,不熟不做,可以加紧学习,也可以向业内人士请教,但不要拿着自己的血汗钱以身犯险,做一个老老实实的关注者就足够了。
即便数字货币很有前途,但也未必是现在这些呈现给我们的东西。
它已经过度炒作了,这个市场太乱了,以至于看不清方向。它需要一场大规模的整治,而整治的过程中,往往第一波浪潮就会退去。
而在第二波浪潮里,才会涌现出数字货币的真命天子,任何新兴行业都是这么发展的。
举个例子,个人计算机最早出现在70年代初,开始的时候是给家庭主妇储存菜谱,基本卖不出去。后来乔布斯他们发明了苹果2代,才终于将PC真正送入家庭,再往前倒也是如此。
汽车早就出现了,但是真正把汽车做大成产业的是福特。其实,这种智慧无一有之,陈胜、吴广起义失败了,刘邦却成功了;李密失败了,李唐却成功了;张世成、陈友谅失败了,朱元璋却成功了;李自成失败了,满清却夺了天下。
不作不死
这些故事都告诉我们,别去凑热闹,要抓住第二次浪潮的机会。
就数字货币而言,目前的情况确实不乐观,主要是因为太高调。总打着去货币化的旗号来挑战各国中央银行的货币发行权,这就有点不作不死的味道了。
任何一个国家的稳定,前提一定是金融稳定,而金融的背后最重要的就是信用背书。所以,这个东西的权威绝对不允许民间来挑战。
成大事者,从来都是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比特币还有一众数字货币,总想着称王称霸,这也预示着它们一定成功不了,无非就是一场资本炒作。
最终,尘归尘,土归土,成为数字货币道路上的先驱。后面数字货币再发展,一定会形成自上而下的路径,技术得为政治经济服务,如果破坏政治经济稳定,那宁可不要技术。
不光是我们,任何一个国家都是这么想的,所以其实狙击枪早已瞄准比特币的头,现在还没有开枪,就是想通过瞄准镜看看,你还想干什么,还能干什么?等以后自己干的时候,会少走一些弯路。
最后,还是奉劝炒币的朋友,别做过多的幻想。比特币还在以美元计价,这就说明它不太可能超过美元的地位。
所以,早点觉悟,少点损失。
文章评论(0)